首臺裝載機是用拖拉機底盤改裝的,發動機前置,前輪小,后輪大,單橋前橋驅動,前輪轉向,門架式工作裝置,鋼絲繩提臂翻斗裝卸機具,斗容量0.753立方米,載重量680公斤,牽引力小,鏟斗切入力小,作業速度較低。
1947年,美國克拉克公司通過改進,用液壓連桿機構,取代了門架式結構,采用專用底盤,制造出了新一代的輪式裝載機,具備了現代裝載機的外形,提高了提升速度、卸載高度、掘起力和切入力,因而可用于鏟裝松散的土方和石方,這是裝載機發展過程中一次重大突破。
1951年美國開始采用液力機械傳動技術,同時車架結構采用三點支承,發動機后置,提高了車輛的越野性和牽引性。
50年代中期,傳動系統的發展是關鍵性的10年,形成了柴油機——液力變矩器——動力換檔變速箱——雙橋驅動的傳動結構,這是裝載機的第二次重大突破,提高了整機的傳動效率、牽引性和使用效率及壽命,這個時期開始形成了系列化專業化的生產。
1957 凱斯公司發明并制造出世界上一臺整體式挖掘裝載機——凱斯 320 挖掘裝載機。
60年代,裝載機制造開始棄用剛性車架,轉而采用鉸接式車架技術,鏟斗隨前車架轉向,這是裝載機發展過程中的第三次重大突破。車架中間鉸接,分為前后兩部分,前車架鉸接轉向,可滿足原地轉向;與鋼性車架比,一個作業循環內平均行駛路程少50%以上,生產效率提高50%;轉彎半徑小,機動靈活,適用于狹窄場地作業。這與現在的裝載機結構相同。煤礦用側卸裝巖機
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,這個時期裝載機的結構朝向安全,操縱省力,維修方便,減少污染,舒適等方面發展。
二十世紀末,主要在環保、安全、簡化操作等方面發展,而不是追求單機效率,進入電子化時期。當然,規?;a也是主要的方向。